再来说溶解。单纯从性能上看,进口的专用溶剂如TSP Rubber Remover之类是最好的选择,见效快、毒性小,但我们“剥皮”的目的就是保留海绵,以花最少的钱办最多的事为宗旨,若借助此等价格昂贵的易耗品,似乎有违DIY精神。可供选择的替代品有灌打火机的火油(网友推荐Zippo牌,地摊货更便宜)、橡胶水、高标号汽油(90# 以上、杂质少)和醇酸稀料等等,但均有不同程度的毒性。以钢尺一端蘸上准备好的溶剂,向胶皮与海绵之间捅去(如图11),或是以刷子蘸溶剂刷进去(如图12),同时用手逐渐将胶皮扯离。
不论你施用何种“酷刑”,切记的是要耐心和把握时机,加热时间少则几分钟多则一二十分钟,溶解也需有一个过程,加热不够或是溶解不完全时强行剥离只会令胶皮海绵玉石俱焚,加热过多则可能伤及海绵。小编在试验中就曾以电吹风剥离了Triple Power套胶(配图中是自贴的20#海绵+999胶皮),网上也有不少球友成功地为数种进口、国产套胶动过“手术”,而有的人却说无效,恐怕是缺乏耐心所致。
剥皮后得到的海绵通常是难以直接使用的,与多次灌胶后的海绵类似,其表面附有顽固的胶水残渍,甚至带有胶皮颗粒的残余,这就进入我们攻略的最后一步“去渍”了。
对于DHS 22#之类的硬质海绵,只要灌胶的残留物足够厚,可以直接用手将胶膜搓下来(如图13),小编在演示中的操作对象是Triple Power,虽然它属于进口套胶,但海绵仍算相对致密的,故可运用此法。若是柔软的海绵,或是剥离胶皮后的残留物,就必须再次借助于溶剂了——可以用剥皮时提到的各种溶剂,也可直接用粘拍的胶水,但后者的效果通常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