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中午时分或下午四点以后,当你走进昆明市五环乒乓球俱乐部,总能见到一位50开外,身板硬朗、精明干练的老教练,正在全神贯注、一丝不苟地辅导、训练一位又一位小学员。他总是一边讲解,一边作示范,一个简单的动作往往会重复百遍、千遍……有时候还手把手地教他们如何打球,那种投入,那份细致和耐心,就像一位绣花女正在精心绣制自己的作品,让你由衷地受到感染,产生敬佩和叹服之情,他就是昆明市五环乒乓球俱乐部主任刘艺丘。
说起老刘,在云南业余乒乓球界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老刘的出名,一是球打得好。他从小喜欢乒乓球,9岁进入少体校,1975年曾获得昆明市知识青年乒乓球比赛男单冠军,1982年获得昆明军区“边防杯”男单冠军,1995年获得北京市崇文区职工乒乓球比赛男单冠军,多次获得云南省“乒协杯”前八名;二是在个人际遇发生重大逆转之际,勇于迎接生活的挑战,独辟蹊径事业有成。1997年8月,老刘在所在企业濒临破产之际,毅然选择辞职自谋职业,与张五国等同志一起带领五名下岗职工创办了云南省第一家民办乒乓球俱乐部,十四年来,成绩斐然,硕果累累,共计培训中老年、青少年学员数十万人次,“五环”被誉为“球迷之家”“冠军摇篮”。
老刘有一个牛脾气,不论干什么事情,不干则已,干则一定要干好,干出名堂,干出名气。而干好事业的前提是舍得花代价,舍得付出力气。为了办好“五环”,十四年来,老刘从每天从早到晚“焊”在俱乐部里,从未休息过一天。今年春节,家人都劝他休息休息,跟全家人一起出去走走,放松放松。可老刘却说,节假日正是人们有时间来锻炼和接受培训的黄金时期,如果自己关门走人,岂不让人失望?因此,从初一到初七,他天天守在俱乐部里,接待了一批又一批不同年龄的乒乓球爱好者,让别人度过了一个愉快而有意义的假期,而自己却主动放弃了“天伦之乐”。
老刘清醒地认识到:任何一项事业,必须从青少年抓起,如果没有他们的参与,将永远没有希望和未来。因此,从“五环”成立之初,就把培训青少年乒乓球人才作为重点,多渠道、全方位、大面积地开展工作,倾心尽力,务求实效。
他平时爱才、惜才,为了培养一课好苗子,他除了精心辅导,格外“加餐”之外,有时候宁可“倒贴”,也要留住人才,保住人才。承华小学学生袁媛从二年级起就来俱乐部接受训练,进步很快。可从三年级起,她突然不来了。老刘专门去学校找校长了解情况,原来小袁媛的父母双双下岗,因为交不起培训费,只好中途退学了。在老刘的劝说下,小袁媛重返“五环”,从三年级一直坚持到高三,免收培训费。每当提起刘老师,袁媛总是止不住热泪盈眶:“我永远忘不了自己的恩师。为了我们一点一滴的进步,他总是甘愿当‘人梯’,让我们踩着他的肩膀往上爬。”
昆明市五华区新萌学校是云南省的特奥训练基地,该校校长听说刘艺丘训练青少年乒乓球运动员很有一套,有心与刘艺丘合作,为学校培养特奥乒乓球运动员。她满怀担心,生怕老刘不愿意接受。可是,当他通过五华区体育局联系上老刘以后,老刘几乎是毫不犹豫地一口答应。他说:“残疾智障儿童也是祖国的花朵,我们更应该对他们倾注爱心,当好‘人梯’,为他们早日成才奉献更多的心血和汗水。”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智障少年表面上看四肢健全,体格健壮,精力充沛,活泼好动,但在智力上存在严重缺陷,因而给教练在培训中带来极大的困难。正常人一个课时可以完成动作,他们则需要10个甚至20个课时才能完成。特别乒乓球又是国际公认的最难的体育项目之一。开初阶段的基本功训练还可勉强将就,可一旦进入比较复杂的发球、旋转、判断阶段,这些娃娃根本无法理解教练的讲解和示范,毫无进展。部分教练员因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和汗水收效甚微,逐渐产生了畏难情绪,有的甚至提出打“退堂鼓”。这时候,老刘一再给大家鼓劲:“越是难的事情才越有价值,越有干头。只要我们锲而不舍,多下苦功,就一定能创造奇迹,实现预定的目标。”他根据智障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点,逐渐摸索、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让娃娃们在千万次的重复中反复体验每一个动作,最后形成条件反射,自然而然地掌握了这些技术要领,并最终形成各自的风格。
功夫不负苦心人。经过三年多的辛勤耕耘,这些稚嫩的幼苗茁壮成长,结出了丰硕的果实。2006年7月,在哈尔滨举行的第四届全国特奥会上,新萌学校乒乓球队代表我省参赛,取得了两金、两银、四铜的好成绩。2007年10月,世界第十二届特奥运动会在上海举行,新萌学校的蒲来玉和杨超两人代表中国队参加乒乓球比赛。蒲来玉夺得女单冠军,杨超获得男单亚军,蒲、杨两人获得男、女混合双打冠军。消息传来,整个“五环”沸腾了!大家欢呼雀跃,两名最难教的学员没有辜负教练员和老师的期望,成为“五环”培养的第一个全国冠军和世界冠军。2010年在福州举行的第五届全国特奥会上,新萌学校代表我省参加乒乓球比赛。杨超再次蝉联男单冠军,和佳垠勇夺女单冠军,杨超、和佳垠获得混双冠军。11年来,“五环”在新萌学校乒乓球培训中,先后在培训费、器材费、场地费中投入30余万元,但从未收取新萌学校及学员一分钱,完全是尽义务免费培训,为我省残疾儿童体育事业和社会公益事业作出了无私的奉献。
自1998年至今,“五环”先后九次代表五华区参加全省少年赛,连续九次保持金牌、奖牌、团体总分第一的优异成绩,并且创造连续七次包揽男子项目全部金牌的记录,共有182名学员在省少年赛上获得奖牌,先后培养出50余名省冠军、100余名市冠军。
面对成绩和荣誉,老刘谦虚地说:“过去的已经成为过去,今后,我们要一如既往,持之以恒,继续当好‘人梯’,多出人才,快出人才,为我省乒乓球事业的发展作出更多、更大的贡献,这就是对我们最好的奖赏和鼓励。” (李国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