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宁的泪
李国庆
我一生有四大爱好:写作、乒乓球、游泳、唱歌。
写作是每日必修的功课,打乒乓球也是长年的坚持;但为了参加滇韵文体研究会的活动,我不得不放弃与研究会活动撞车的每月2次的省老乒协比赛。
本届奥运会乒乓球比赛开赛以来,我是熬更守夜每场必看。
丁宁与李晓霞是本届赛会前两号种子,也是女单夺冠热门选手,作为队友两人交手无数,仅在国际比赛中就对垒过22次,丁宁12胜10负稍稍占优,在三大赛中(奥运会、世乒赛和世界杯)中对话过六次,两人3-3战平。
今天清晨8点30分,乒乓球女子单打决赛在丁宁和李晓霞之间进行,这是当今世界乒乓球比赛的“女王”之争,是真正的巅峰对决,其精彩程度和吸引力,不言而喻。
第一局,丁宁先发制人,依靠前三板发球和接发球抢攻,一度以6-1领先,李晓霞也通过发球抢攻追分,局末在2-9落后时打出一个6-0得分潮,将比分迫近至8-9,随后丁宁一个幸运擦网,李晓霞回球出界,丁宁以10-8获得局点,李晓霞挽救一个局点,丁宁反拉得分,以11-9先下一城。
第二局,李晓霞调整好状态,加强前三板质量,开局4-2占先,中局她继续拉开比分至9-4,局末10-5拿到赛点,随后李晓霞发球,丁宁接发球到李晓霞反手位,李晓霞反手快撕得手,以11-5扳回一局。
第三局,这次是丁宁开局4-2领先,中局一度拉开至8-4,李晓霞稳住阵脚随后将比分迫近,在7-9落后情况下连得3分以10-9反超获得局点,丁宁挽救追至10平,随后李晓霞又以11-10、12-11再获局点,丁宁通过下蹲发球抢攻挽救危局,此后她又以13-12获得局点并被她把握住,以14-12艰难拿下一局,丁宁2-1领先。
第四局,李晓霞开局取得5-1的良好开局,顽强的丁宁回敬一个5-0反而以6-5反超,此后李晓霞也通过变换发球偷袭丁宁正手位空档,将比分再度反超,局末10-8获得局点,丁宁挽救一个局点,李晓霞发球抢攻得分以11-9获胜。双方战成2-2平。
输掉上一局后,第五局丁宁并没有及时调整好心态,而李晓霞愈战愈勇取得5-1领先,此后在李晓霞7-3占先时,双方打出一个多回合中台对拉,质量更高的李晓霞拿下这一分,局末李晓霞10-4获得局点,顽强的丁宁挽救4个局点,无奈落后太多,李晓霞以11-8获胜。
第六局,丁宁靠发球落点以及旋转的变化以3-0领先,中局李晓霞追至5-6,关键时刻丁宁没有手软,后程拉开比分以11-7获胜。
比赛进入决胜局!丁宁开局3-0占先,此时李晓霞请求暂停,暂停后李晓霞进行调整回敬一个3-0,此后丁宁发了一个转、一个不转发球迷惑对方接球失误得分,丁宁以5-3领先交换场地,此后丁宁一个幸运擦网球得分,后程丁宁9-4扩大领先优势,局末10-5获得赛点,李晓霞挽救2局点,丁宁请求暂停,暂停后丁宁拿下一分,从而以11-8锁定胜局。
当拿下最后一分,丁宁不由跪倒在地,热泪夺眶而出;直至记者拿着话筒追到面前,她一直不停地流泪。诚然,这是幸福的泪、高兴的泪、畅快的泪。
不知怎的,看到此情此景,被人称为硬汉的我居然眼眶也湿润了。常言道: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而我的流泪却是出于感动,实实在在的感动。
丁宁,不容易,太不容易了。她本来在上届奥运会就有希望获得冠军,但在和李晓霞决赛时,因为发球疑似违例被裁判连罚三分,使情绪受到极大影响,最终以2-4告负,痛失冠军。当时,她泪流满面,痛哭失声,这是伤心的泪、痛苦的泪、无奈的泪,也是坚强的泪、反思的泪、不屈的泪。
在球队领导和教练员的启发、诱导下,她反复总结那次失利的经验教训:不就是误判了三个球吗,自己怎么就情绪失常心理溃败了呢?看来,自己不是输在技术战术上,而是输在心理上;也就是说,根本原因在于自己的意志品质薄弱,经不起考验和“折腾”。
从那以后,她擦干眼泪,咬住牙关,握紧拳头,从头再来。她对自己的要求更加严格,训练更加刻苦,比赛更加认真,拼搏更加顽强,特别注重对自己意志品质的锻炼和强化。
这些努力在一段时间后取得了成效。
考验很快来了。
2015年苏州世乒赛女单决赛。
这场女单决赛进行得十分激烈,丁宁在先输一局的情况下连扳三局,但是随后刘诗雯连续拿下第五局和第六局将局分追成3-3平。
决胜局,刘诗雯以2比0领先时,丁宁在做一次拉球动作时幅度过大,听到右脚踝“嘎嘣”一声后痛苦倒地。
顿时,场馆里空气仿佛凝固了,没有人知道接下来会发生怎样的状况,就连球台对面的刘诗雯也有些束手无策。
受伤后的丁宁心里只有一个信念:坚持。“我很清楚,那时,谁都帮不了你,在场上能帮助你的只有自己。其实当时的一瞬间,我也蒙了,不知道自己发生了什么。”
经过10分钟左右的治疗之后,领队黄飚向裁判做了一个OK的手势,丁宁重新回到比赛中,全场观众高喊她的名字,并向她报以热烈的掌声。
场上出现了不可思议却感人至深的一幕,丁宁虽然一瘸一拐,却奋力打好每一个球。刘诗雯左攻右杀,板板发力,但都被丁宁挡了回来,以8-10落后。只见丁宁忍着疼痛,在又一次顽强抗击刘诗雯连珠炮般的攻击之后,抓住机会绝地反击,一剑毙命。全场响起雷鸣般的掌声、欢呼声,“丁宁,好样的!好样的,丁宁!”
这一次的胜利,可以说是丁宁的意志品质占了上风;在一刹那间,她那仿佛钢铁巨人一般的形象,连刘诗雯都蒙了。
回北京后有很多朋友问丁宁,那时她是怎么想的。丁宁笑笑,“打到那个份上儿,任何人都不想放弃,我满脑子就一件事儿:坚持,这也大概是运动员的天性吧。”在丁宁心里,运动员每天都会面临着坚持还是放弃的选择,每天都是在自己跟自己挑战,如果那天受伤的不是她,换做是别人,她相信对手同样会选择坚持,至于说最后的结果,是成功了,还是没成功,已经不再重要,“因为你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如果我最后输掉了比赛,也会为自己的所作所为感到高兴,为自己鼓掌。”
不过这次意外,在赛后却引来外界的各种声音:支持刘诗雯的球迷为小枣鸣不平,认为丁宁在“演戏”,而丁宁的粉丝也据理力争,网络上一片混战。
对于争议,丁宁对记者说:“如果我当时崴脚之后输掉这场比赛,大家都会以同情弱者的眼光来看待我,大家会觉得丁宁虽败犹荣,精神可嘉。同时外界可能还会滋生另一种声音,那就是觉得刘诗雯即使拿了冠军,也是在我受伤的情况下才拿到的,如此定义对刘诗雯也不公。”丁宁心里明白,大家看待问题时,每个人站的角度不同,自然会有不同的舆论声音。
换位思考,丁宁当然也明白冠军对刘诗雯意味着什么,“从2010年莫斯科之后,她也一直想证明自己,在背后也付出了太多大家都看不到的努力。而且之前努力了那么久,这次在局面上还2比0有一定的领先,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大家也会为她惋惜和遗憾,同时对我有一些微词和非议。”
“你会在意这些网上的声音,尤其是微词么?”丁宁想了想:“经历过伦敦后,世锦赛对我来讲,那种感觉再也不会超过伦敦了。”决赛过后,教练们都说,丁宁如果没有经历过伦敦奥运会,可能苏州那天的决赛就会是另一种结局。大家都觉得丁宁在场上如此淡定、从容,为什么?“因为经历的事儿多了,我已经不会像一个小队员那般慌张、无助了。”
丁宁心里只有一个声音,那就是做自己,“我只想做我自己,不能太在意外界的想法和看法,大家的角度不同,可只有我们清楚自己付出了多少,这就够了,不可能让所有的人都喜欢你。”
生性乐观的丁宁有着与时俱进的心态,她知道发达的网络时代,大家都有言论的自由,“我们的优点和关注度被更多的人知道。但也同样,因为关注你就会议论你,或是批评你,这是这个时代发展所带来的,也是我们新一代运动员要去学习的一门新技能,去面对各种声音,甚至是非议。”
丁宁说,里约不是自己的下一个目标,而是一直以来的目标。“伦敦之前,大家都说我是离梦最近、也是最快到达的人,可我没完成自己的梦想。”过去几年对丁宁的考验,她都愿意当成一笔让自己成长的财富,“我反复跟自己对话,反复去调整自己的心态。到现在,里约就剩一年了,又到冲刺的阶段了,我已经没有什么可以犹豫或者再去想的了,目标非常明确。”
乒乓球改变了丁宁的命运,给予了她很多想到的和未曾想过的,她觉得正是因为老天的眷顾,才让正值当打之年的她能站上一个前所未有的舞台,去尽可能地追逐梦想,“人们都说双子座的人,对什么事儿都是三分钟热度,我总跟朋友说,可我这辈子,最自豪的就是选择坚持了乒乓球。”
不管别人怎么说,丁宁是胜者,但这胜利来之不易,就说这次里约和李晓霞的决赛,丁宁几度落后,但她凭着钢铁般的顽强意志顶住了压力,硬是龙嘴夺珠,虎口拔牙,把这枚沉甸甸的奥运金牌拿到手,登上了自己运动生涯的“喜玛拉玛峰”。
意志品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体育比赛的胜负,在人生的战场上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我曾经来到北京的龙潭湖公园,在我国第一个世界乒乓球冠军容国团自杀身亡的地方徘徊,请宽恕我对死者的不敬,我想:他的英年早逝,固然是由于“林彪”“四人帮”的残酷迫害(媒体是这么说的,但这里也有一个问题,林彪、“四人帮”根本就不爱打乒乓球,不存在“羡慕嫉妒恨”的思想基础,迫害他做什么?!),可是,荣国团本人意志品质薄弱,经不起风浪和冲击,是不是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呢?同样受到迫害,庄则栋为什么不自杀?李富荣为什么不自杀?张燮林为什么不自杀?他们后来不都活得好好的吗?
我本人也有类似的经历,当年我受迫害被流放到深山老林,也曾一度悲观绝望,但我抱定一个坚定的信念:活下去,一定要活下去,只有活下去才有希望、才有未来;结果我等来了“四人帮”被粉碎,等来了改革开放,等来了很多希望得到的东西;我庆幸,自己的意志品质还算刚强,不然的话,枉死城里只不过多了一个冤魂罢了。
朋友,丁宁只不过是一个小姑娘,他能做到的,我们这些大老爷们为什么就做不到呢?
在今后的人生旅途中,“你们所多的是生力,遇见深林,可以辟成平地的;遇见旷野,可以栽种树木;遇见沙漠,可以开掘井泉的。”(鲁迅)
2016年8月11日晨